山东无缝钢管厂利润被物流剥夺
近年来,中国钢管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提高,提升了企业物流效率。2012年钢铁物流外包率高于全部工业调查企业17.8个百分点,处于工业行业较高水平。尽管16Mn无缝钢管钢管企业的物流外包范围在逐渐扩大,却往往只局限于传统运输和仓储环节,这样的情况在国内钢厂中大约占70%。
衡量企业物流能否产生效益,效益有多大,必须从系统总成本切入山东无缝钢管厂在做供应链物流规划时,应追求系统总成本最优,而不只是单项成本最优,不能只考虑到某个部门、某项物流活动的效益,而应该追求供应链系统整体的总效益。小口径无缝钢管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信息绝大部分是不对称的,山东无缝钢管厂按照自己的计划生产,产能过剩,而实际终端消费群体,却不能够按照自己采购需求得到计划中的资源供应,供需之间没有形成信息交互渠道,因供需脱节而导致市场混乱,使得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传统制造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为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
虽然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势头较猛,但观念和模式都处于初级水平,存在许多误区,导致成效不佳。钢铁行业表现尤为明显,首钢、武钢、鞍钢、沙钢等大型企业近年来纷纷进军物流产业,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
2011年至今,钢管生产企业的在建、开工及拟建钢铁物流园项目达17个,多数项目已开建,且投资规模普遍超过10亿元,最高达到300亿元。但由于缺乏专业性人才,加上物流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跨界发展往往面临经营风险。在中国钢铁物流园出现局部过剩的情况下,已有一些钢厂前几年投资的物流园处于闲置状态。相比跨界做物流产业,山东无缝钢管厂不如扎扎实实地围绕生产主业,优化自身的内部物流。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中国大多数钢厂发展物流缺乏全局规划,未考虑与钢铁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协同,没有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尤其在钢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山东无缝钢管厂与销售商、加工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终端用户之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各自为战现象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