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通过上海精密无缝管自由贸易先行试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精密无缝管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悄然浮出水面。
一位了解精密无缝管自贸区金融政策试点的知情人士透露,自贸区将着手推动离岸金融业务与拓宽外商金融投资范围,包括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自贸区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当地商委等部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
“这些框架性金融创新政策要进入实施环节,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在国务院通过自贸区方案前,上海金融办专门组建了一个8人小组,前往上海综合保税区密集调研金融创新试点。“这次调研结果,将成为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实施细则制定的一项依据。”他表示。
金融办“8人组”密集调研
“在上海金融办,他们被称为"8人组"。”一位接近上海金融办的人士透露。这个小组由上海金融办从各区金融办机构抽调8位金融领域人才组成,其使命是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密集调研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航运金融、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放开金融机构业务审批范围等金融创新试点。
尤其是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与操作规范,是他们一项重点调研工作。
通常,一座城市要成为离岸精密钢管市场,需要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务审批管制与外汇管制,使跨境资本自由进出,并提供宽松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8人组在离岸金融业务的主要调研工作,一是结合自贸区创建转口贸易与离岸贸易的金融服务需求,研究中资银行试点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这包括,银行如何建立一套离岸金融业务合规操作准则,满足国际市场反洗钱,国与国之间双重税收宽免协议、与银行客户税务信息交换等相关规定;二是通过走访跨国企业,了解自贸区境外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
由于离岸金融业务涉及自贸区外资银行一次性获取人民币业务资格,金融监管部门对此相当谨慎。记者了解到,相关监管部门更倾向由指定的山东无缝钢管厂先行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