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稳定结构失衡加大[报告之九]--山东无缝钢管厂新闻】
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面对通胀压力,各国货币政策调整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一、世界经济平稳增长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1%(按PPP方法核算,下同),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5年9月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都将为4.3%,呈平稳增长态势。
全球贸易增长变化主要受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使全球贸易自2002年2季度开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200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达到10.9%,是200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根据IMF的预测,2005年和2006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将分别为7.0%和7.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贸易大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使一些国家需求增长趋缓,预计这一趋势在2006年还将延续。
三、初级产品价格处在高位
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对原材料和能源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目前已经接近1995年的高点。其中以金属和矿产品的价格增长幅度最大,2005年3季度,金属和矿产品价格比2季度上升1.9%,比2004年上升25.7%,远高于1995年的价格水平。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主要商品的供应较紧而需求增长;二是亚洲、特别是中国2003年以来对天然橡胶、有色金属、山东无缝钢管厂和一些石化产品等需求大幅增加;三是受罢工、生产中断以及政治局势等一些临时性突发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四是市场炒作成分加大;五是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下游产品价格提高。
四、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加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是美国和中国。尽管受到财政和国际收支双赤字、油价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美国经济依然将会继续稳定较快增长,预计2005年和2006年的GDP增长速度将会分别达到3.5%和3.3%,高于近几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在发达国家当中,另一个经济增长表现出色的是日本,预计2006年日本仍将保持2.0%的增长水平。
但是,其他发达国家经济的表现则明显不同。欧元区经济增长持续疲软,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的英国经济也出现明显减速的趋势。在另一方面,亚洲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国家仍将持续强劲增长。同时,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大口径钢管经济也将实现较快增长。
五、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由于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加快,需求迅速增长、通胀有所抬头,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全球利率水平趋于上升。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1.25%,意味着从2001年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结束和美国经济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时期。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连续提高12次,从1%提高到4%,并仍将有所上升。
欧洲央行在连续28个月维持利率不变之后终于升息25个基点。两年多来,欧元利率经历了比美元利率高出一倍到仅为其一半的转变,走向也经历了从下降趋势到上升的变化。近期,韩国、智利、加拿大和泰国等国也采取了加息步骤。而由于经济增速步入下降通道,英国在8月份两年来首次减息,把基准利率由4.75%降低至4.5%。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预计仍将保持一段时间。
六、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世界贸易发展失衡加大,使保护主义蔓延。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赤字迅速扩大。二是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双方的贸易结构失衡,发达国家抱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侵占了其国内市场,造成了失业上升。
七、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扩大是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另一重要表现。由于采取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面对财政赤字升高的问题。在9月30日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为3190亿美元,这一数字仍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年度财政赤字。而2006财政年度的赤字可能将会回升。欧盟国家的财政状况同样也不乐观,其中5个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3% 的上限。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更是由来已久,预计2005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仍将达到6.5%。
八、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作为一项滞后指标,2005年以来许多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上升趋势。从总体看,全球通货膨胀水平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升的影响。原油价格上升带动了汽柴油等成品油,以及一系列石化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推高了产品价格;二是世界经济较快增长使需求迅速上升,拉动价格水平上升,同时也增加了对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并带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提高。虽然除掉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一直保持在相对低位,但是当前油价的上涨与此前相比更呈持续趋势,同时油价的上涨主要反映的是强劲的需求而非供给短缺,这就使得今后一段时期CPI压力的长期存在显得更加合理。但是目前,全球通货膨胀仍然在可以承受的适度范围内。
九、国际直接投资恢复增长
近年来,FDI已经成为组织国际化生产和服务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并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伴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国际资本流动再次趋于活跃。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字,2004年全球外资流入总量达到6480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了2%,尽管低于预期,但实现了近4年来的首次增长。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激增了40%,达到2330亿美元,而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减少了14%。美国仍然保持了全球吸收外资最多国家的地位,排在其后的是英国,中国位居第三。
十、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调整
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快速增长中积累了各种结构性矛盾,但近几年在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在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的促进下,世界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而没有进行深度调整。这使得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全球化收益和全球资源的分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关系等不平衡和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种变化和影响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充分估计到和能够迅速相互适应。
因此,在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将相应地影响就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然而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居民消费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