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房地产救命稻草,地方财政才能摆脱赤字困窘
“从去年开始,政府那边就开始多次拖欠工程款,其间也断断续续出现过停工。我多次找过政府领导,他们直接发话说‘要是卖地卖不好,今年的工程更难做,即使开工也没钱完工’。”参与珠三角某市基建工程建设的某施工公司总经理廖智(化名)向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火不火,几乎成为小口径无缝钢管基建工程生意的晴雨表。”
近几年,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症”越来越严重。“实业不景气,只有抓住房地产开发这根救命稻草,地方财政才能多扛几年。”珠三角某市一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
“地卖出去才能还钱”
在有多年承接政府基建工程经验的廖智看来,政府拖欠山东无缝钢管厂工程款并非新鲜事,然而,从去年开始,政府拖欠工程款情况愈演愈烈,这让他头痛不已。
与众多珠三角城市一样,廖智所在的城市主要采取先由建设单位垫资建设,政府财政部门向该建设单位分期偿还的方式。廖智从政府了解到,去年出让土地收入缩减,政府可支配的支出能力也在减弱,因此众多市政工程都出现了工程款拖延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已停工。
“一位官员曾告诉我,基建市政工程一直超过政府的支付能力,这些37mn5合金管工程的支出要等土地卖出去,才还得起。”廖智表示。
该市多位财政部门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印证了廖智的说法。“今年年初至今,很多项目同时上马,新区开发的进度也在加快,这与去年年底以及今年一、二季度,土地出让环节收入比较好有关。”其中一位财政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政府很担心房地产投资开发不景气,一旦不景气,不仅众多基建工程要停下来,还要借钱给公务员发工资。”
上述财政部门人士坦言,尽管多个城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账面上表现得“并不难看”,实际上都陷入了“差钱”的困境中,难以摆脱“靠卖地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