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套现乱象百出 小口径无缝钢管钢贸商有苦难言
“劣胜优汰”机制的助推者,实际上包括每次在信用证坏账后大呼无辜,并把套现贸易商以“诈骗”名义告上法庭的代开信用证的大型贸易公司,还有银行。虽然,那些助推作用并非他们有意;虽然,那些参与其中的工作者也有着他们利润考核等种种绩效指标的压力。
本报记者听闻,在个别货物品种的贸易中,贸易商为了能做到套现环节中的重要步骤:一手出货,一手不向代付方交钱,他们必须打通两种人脉:大型贸易公司,或者银行。
在这里面,谁来看住货物,是一个关键点。更准确地说,谁能开具仓单(货权),管控仓单的流转,是一个关键点。小口径无缝钢管钢贸的货权“黑洞”让业界恍然大悟货权监管、贷后审查之难。小口径无缝钢管尚有一捆捆或是一卷卷实物堆积在仓库中,诸如那些高温大储罐里的大宗油品盘点想必更难。
在这样的节骨眼,业内传闻当前保税区仓库里的融资铜也有重复质押现象,或许不是无中生有。
本报从某股份制银行贸易金融部人士处获悉,为行业内小企业代理进口货物已是大型贸易企业行业潜规则。“国企在里面可以赚取货物价差,还能使报表里销售量大增。”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银行争相为大型贸易公司授信,使其授信额度过大,滋生了代理空间。
上述银行贸易金融部人士称,部分银行的负责信用证业务的部门有单独的审批权限,多年来这个部门与资信上佳的大企业打交道惯了,因此对市场上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套现行为不够警觉。
银行的助推作用或还不止于此。本报5月21日《出口“被增长”背后的银行原罪》报道,在华南地区,一些类似于企业的跨境套利的业务还有银行“穿针引线”的帮助,企业可以通过伪造出口货单获得大量境外贷款,而围绕币种、汇率、利率和资金来源四个要素,银行业务已经衍生出了纷繁复杂的套利产品,这在深圳银行业已是公开的秘密。比如正规途径下,企业要获得这类融资贷款需要资金抵押,但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增加收益被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所取代。
暴露问题往往是纠正问题的起点。本报获悉,央行广州分行和国家外管局广东分局4月底已下发的加急通知,要求各银行暂停办理集成电路等货物进出口贸易90天以上远期贸易融资、进口保付业务等。
5月以来,监管层加大对虚假贸易、保税区“一日游”、贸易融资套利等现象的监管打击力度,外管局的20号文也对银行和各地外汇局提出明确的甄别要求。上述银行贸易金融部人士表示,银行的信用证融资业务已经收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