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G危机重重 华菱钢铁翁中捉鳖
毫不客气地说,澳大利亚国内企业和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内心并不希望由中国企业来控制。但凡还有一点其他办法,FMG就不会将目标转向中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为渡过眼前的难关,FMG首要的引入对象是财务投资者,亦即能提供资金和财务支撑的基金公司。在FMG和澳大利亚政府眼中,精密无缝管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资源,前景仍然看好,当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国企业出手相救,并让FMG渡过眼前的难关,谁也无法预料,中铝收购力拓的一幕不会在FMG身上重演。当初中铝收购力拓,也是力拓处于严重财务危机、即将面临破产重整的情况下。但在中铝提供巨额资金使力拓摆脱了困境,并因中国过量铁矿石进口带动了山东无缝钢管厂价格大幅上涨以后,力拓却翻脸了,宁可赔偿3亿多美元违约金,也不愿履行被中铝要约收购
想一想,一个可以不让第二大股东有任何话语权的企业,能有多少民主决策性和合作诚意,能给参与救火的中国企业多少美好的前景?退一步讲,就算企业愿意给中国合作者以利益空间和话语权,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等其他铁矿石企业,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将其压缩至最小化,甚至不排除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挤走中国合作企业的可能。而且,从FMG如此急迫地寻找财务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财务状况可能远比外界知道的要复杂和棘手,要在6月底前让FMG摆脱被破产重整的困境,显然无法做到知彼知已的。更何况,FMG提供的TPI项目的实际估值与其所期待的引入资金价值差距太大。如果盲目出手,极有可能陷入永难自拔的黑洞之中。
确实,中国企业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也需要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多涉足资源型企业。但决不能盲目行事,匆忙将宝“押”在自身根本无法把握的企业身上。中国企业收购外国资源型企业,不仅要面对外国企业可能的出尔反尔,面对企业管理、文化差异、员工融合等多方面的矛盾,还要面对企业所在国政府设置的各种门槛和障碍。
中国企业要想收购FMG成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已恶化到风险远大于利益均的地步,政府也认为是一种负担了,只能通过被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收购,将负担抛给其他企业;要么就让收购者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难关,然后再像力拓那样过河拆桥。
无论从哪方面看,对FMG,中国企业还是离远一点为宜。倒是华菱钢铁在FMG的利益到底如何维护,有否切实的反制措施,值得认真研究,仔细琢磨
|